表7.高疲劳级钢丝力学性能
| 
             直径范围/mm  | 
            
             抗拉强度/MPa  | 
            
             断面收缩率/%≥  | 
        |||
| 
             VDC  | 
            
             VDCr-A  | 
            
             VDCr-B  | 
            
             VDCrSi  | 
        ||
| 
             0.50~0.08  | 
            
             1700~2000  | 
            
             1750~1950  | 
            
             1910~2060  | 
            
             2030~2230  | 
            
             -  | 
        
| 
             >0.80~1.00  | 
            
             1700~1950  | 
            
             1730~19*30  | 
            
             1880~2030  | 
            
             2030~2230  | 
            
             -  | 
        
| 
             >1.00~1.30  | 
            
             1700~1900  | 
            
             1700~1900  | 
            
             1860~2010  | 
            
             2030~2230  | 
            
             45  | 
        
| 
             >1.30~1.40  | 
            
             1700~1850  | 
            
             1680~1860  | 
            
             1840~1990  | 
            
             2030~2230  | 
            
             45  | 
        
| 
             >1.40~1.60  | 
            
             1670~1820  | 
            
             1660~1860  | 
            
             1820~1970  | 
            
             2000~2180  | 
            
             45  | 
        
| 
             >1.60~2.00  | 
            
             1650~1800  | 
            
             1640~1800  | 
            
             1770~1920  | 
            
             1950~2110  | 
            
             45  | 
        
| 
             >2.00~2.50  | 
            
             1630~1780  | 
            
             1620~1770  | 
            
             1720~1860  | 
            
             1900~2060  | 
            
             45  | 
        
| 
             >2.50~2.70  | 
            
             1610~1760  | 
            
             1610~1760  | 
            
             1690~1840  | 
            
             1890~2040  | 
            
             45  | 
        
| 
             >2.70~3.00  | 
            
             1590~1740  | 
            
             1600~1750  | 
            
             1660~1810  | 
            
             1880~2030  | 
            
             45  | 
        
| 
             >3.00~3.20  | 
            
             1570~1720  | 
            
             1580~1730  | 
            
             1640~1790  | 
            
             1870~2020  | 
            
             45  | 
        
| 
             >3.20~3.50  | 
            
             1550~1700  | 
            
             1560~1710  | 
            
             1620~1770  | 
            
             1860~2010  | 
            
             45  | 
        
| 
             >3.50~4.00  | 
            
             1530~1680  | 
            
             1540~1690  | 
            
             1570~1720  | 
            
             1840~1990  | 
            
             45  | 
        
| 
             >4.20~4.50  | 
            
             1510~1660  | 
            
             1520~1670  | 
            
             1540~1690  | 
            
             1810~1960  | 
            
             45  | 
        
| 
             >4.70~5.00  | 
            
             1490~1640  | 
            
             1500~1650  | 
            
             1520~1670  | 
            
             1780~1930  | 
            
             45  | 
        
| 
             >5.00~5.60  | 
            
             1470~1620  | 
            
             1480~1630  | 
            
             1490~1640  | 
            
             1750~1900  | 
            
             45  | 
        
| 
             >5.60~6.00  | 
            
             1450~1600  | 
            
             1470~1620  | 
            
             1470~1620  | 
            
             1730~1890  | 
            
             40  | 
        
| 
             >6.00~6.50  | 
            
             1420~1570  | 
            
             1440~1590  | 
            
             1440~1590  | 
            
             1710~1860  | 
            
             40  | 
        
| 
             >6.50~7.00  | 
            
             1400~1550  | 
            
             1420~1570  | 
            
             1420~1570  | 
            
             1690~1840  | 
            
             40  | 
        
| 
             >7.00~8.00  | 
            
             1370~1520  | 
            
             1410~1560  | 
            
             1390~1540  | 
            
             1660~1810  | 
            
             40  | 
        
| 
             >8.00~9.00  | 
            
             1350~1500  | 
            
             1390~1540  | 
            
             1370~1520  | 
            
             1640~1790  | 
            
             35  | 
        
| 
             >9.00~10.00  | 
            
             1340~1490  | 
            
             1370~1520  | 
            
             1340~1490  | 
            
             1620~1770  | 
            
             35  | 
        
  7.5工艺性能
  7.5.1缠绕试验
   a) 公称直径<3.00mm的钢丝应进行缠绕试验,试验后其表面不得产生裂纹或断开;
   b) 钢丝在芯棒上缠绕至少4圈;
   c) 芯棒直径等于钢丝直径。
  7.5.2扭转试验
   a) 公称直径为0.7mm~6.00的钢丝应进行扭转试验;
   b) 试样标距长度为钢丝直径的100倍。经协议,允许采用其他标距长度;
   c) 试验方法有两种:
     1) 单向扭转试验即试样向一个方向扭转至少3次直到断裂,断口应平齐。
     2) TD级和VD级钢丝也可选用双向扭转试验方法,具体要求见表8
表8 双向扭转试验要求
| 
             公称直径/mm  | 
            
             TDC WDC  | 
            
             TDCrV VDCrV  | 
            
             TDCrSi VDCrSi  | 
        |||
| 
             右转圈数  | 
            
             左转圈数  | 
            
             右转圈数  | 
            
             左转圈数  | 
            
             右转圈数  | 
            
             左转圈数  | 
        |
| 
             >0.70~1.00  | 
            
             6  | 
            
             24  | 
            
             6  | 
            
             12  | 
            
             6  | 
            
             0  | 
        
| 
             >1.00~1.60  | 
            
             16  | 
            
             8  | 
            
             5  | 
        |||
| 
             >1.60~2.50  | 
            
             14  | 
            
             4  | 
            
             4  | 
        |||
| 
             >2.50~3.00  | 
            
             12  | 
        |||||
| 
             >3.00~3.50  | 
            
             10  | 
        |||||
| 
             >3.50~4.50  | 
            
             8  | 
        |||||
| 
             >4.50~5.60  | 
            
             6  | 
        |||||
| 
             >5.60~6.00  | 
            
             4  | 
        |||||
  7.5.3弯曲试验
    a) 公称直径>6.00mm的钢丝应进行弯曲试验。
    b) 钢丝绕直径等于钢丝直径2倍的芯棒弯曲90°,试验后不得出现裂纹。
  7.5.4卷绕试验
  根据需方要求,公称直径≤0.70mm的钢丝可进行卷绕试验。试验方法如下:
  试样长约500mm,均匀地密绕在芯棒上。芯棒直径为钢丝公称直径的3倍~3.5倍。把绕好的线圈从芯棒上取下后拉长,使其在松开后达到线圈原始长度的大约3倍。在此状态下线圈螺距和圈径应均匀。
  7.6特殊要求
  根据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商,可在合同中注明以下特殊要求:
   a) 代号或牌号;
   b) 抗拉强度;
   c) 包装类型;
   d) 非金属夹杂物级别和试验方法;
   e) 是否涡流探伤;
   f) 奥氏体晶粒度级别;
   g) 其他要求。
  8 试验方法
   钢丝的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和试验方法按表9规格执行。
表9.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和试验方法
| 
             序号  | 
            
             检验项目  | 
            
             取样数量及部位  | 
            
             试验方法  | 
        
| 
             1  | 
            
             化学成分  | 
            
             1个,盘条取样  | 
            
             GB/T 223  | 
        
| 
             2  | 
            
             酸浸  | 
            
             每盘二端或每轴一端  | 
            
             GB/T226  | 
        
| 
             3  | 
            
             脱碳  | 
            
             每批10%一端(至少1个)  | 
            
             GB/T224  | 
        
| 
             4  | 
            
             拉伸  | 
            
             每批10%二端(至少2个)  | 
            
             GB/T228  | 
        
| 
             5  | 
            
             缠绕  | 
            
             每批10%二端(至少2个)  | 
            
             GB/T2976  | 
        
| 
             6  | 
            
             扭转  | 
            
             每批10%一端(至少1个)  | 
            
             GB/T239、表8  | 
        
| 
             7  | 
            
             弯曲  | 
            
             每批10%一端(至少1个)  | 
            
             GB/T232  | 
        
| 
             8  | 
            
             表面及外形  | 
            
             每盘(轴)  | 
            
             目视  | 
        
| 
             9  | 
            
             尺寸  | 
            
             每盘(轴)  | 
            
             千分尺  | 
        
| 
             10  | 
            
             卷绕  | 
            
             每批10%一端(至少1个)  | 
            
             见7.5.4条  | 
        
| 
             11  | 
            
             非金属夹杂物  | 
            
             每批10%一端(至少1个)盘条取样  | 
            
             GB/T 10561  | 
        
  9 检验规则
  9.1 检查和验收
  9.1.1 钢丝的检查由供方质量监督部门进行。
  9.1.2 供方必须保证交货的钢丝的符合本标准或合同的规定。必要时,需方有权对标准或合同规定的任一检验项目进行检查。
  9.1.3 采用涡流探伤的钢丝可以不进行酸浸检验。但在出现异议时,采用酸浸法进行仲裁。
  9.2 组批规则 一批钢丝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直径、同一技术要求的钢丝组成。
  9.3 复验与判定规则 钢丝的复验与判定规则按GB/T 2103的规定执行。
  10 包装
  10.1.1 钢丝一般以盘卷状态或缠绕在工字轮上交货。
  10.1.2 每盘或每轴只能有一根钢丝。
  10.1.3 每盘或每轴钢丝的重量范围由供需双方议定。
  10.1.4 包装类型一般按GB/T 2103 Ⅲ类执行,要求其他类型时就在合同中注明。
  10.1.5 包装的其他要求按GB/T 2103的规定执行。
  10.2 标志
  10.2.1 钢丝的最外层包装物上应附有标牌,标牌应牢固可靠,字迹清楚,其上至少注明:
      a) 供方名称、商标、厂址;
      b) 3.3条规定的标记;
      c) 重量;
      d) 炉(罐)号;
      e) 特殊要求项目及简要内容。
  10.2.2 去除全部包装物后,钢丝盘或轴上应附有标签,其上至少注明:
      a) 3.3条规定的标记;
      b) 生产日期。
  10.3 质量证明书 每批钢丝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其内容有:
    a) 产品标牌的全部内容;
    b) 顾客名称;
    c) 发货日期;
    d) 炉(批)号、交货状态、件数、总重量;
    e) 标准或协议规定的各项检验结果;
    f) 质量检验印记。
  附录A(资料性附录)代号与钢的牌号的对应关系 本标准中钢丝可采用的国内常用钢材牌号见表A.1。
表A.1 代号与钢的牌号的对应关系
| 
             钢丝代号  | 
            
             常用代表性牌号  | 
        
| 
             FDC、TDC、VDC  | 
            
             65、70、65Mn  | 
        
| 
             FDCrV-A、TDCr-A、VDCrV-A  | 
            
             50CrVA  | 
        
| 
             FDSiMn、TDSiMn  | 
            
             60Si2Mn、60Si2MnA  | 
        
| 
             FDCrSi、TDCrSi、VDCrSi  | 
            
             55CrSi  | 
        
| 
             FDCrV-B、TDCrV-B、VDCrV-B  | 
            
             67CrV  |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FDIS 8458 章条编号对照
  表B.1给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FDIS 8458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表B.1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FDIS 8458章条编号对照
| 
             本标准章条编号  | 
            
             对应的国际标准章条编号  | 
        
| 
             1  | 
            
             第三部分1  | 
        
| 
             3  | 
            
             第三部分3  | 
        
| 
             5.1.2  | 
            
             第三部分4第1段  | 
        
| 
             5.1.4  | 
            
             第三部分4第2段  | 
        
| 
             7.1  | 
            
             第三部分5.1  | 
        
| 
             7.2.1  | 
            
             第三部分第1句  | 
        
| 
             7.2.2第3句  | 
            
             第三部分第2句  | 
        
| 
             -  | 
            
             第三部分5.2.2  | 
        
| 
             7.2.3  | 
            
             第三部分5.2.3  | 
        
| 
             7.3  | 
            
             第三部分5.3  | 
        
| 
             7.4  | 
            
             第三部分5.4  | 
        
| 
             7.5  | 
            
             第三部分5.5  | 
        
| 
             8  | 
            
             第三部分6  | 
        
| 
             4  | 
            
             第一部分4  | 
        
| 
             5.1.3  | 
            
             第一部分5.1.2  | 
        
| 
             7.2.2第1、2句  | 
            
             第一部分6.10.第1、2句  | 
        
| 
             9.3  | 
            
             第一部分8  | 
        
| 
             10.2.1  | 
            
             第一部分7.2  | 
        
| 
             10.3  | 
            
             第一部分6.12  |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ISO/FDIS 8458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表C.1给出了本标准与ISO/FDIS 8458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表C.1 本标准与ISO/FDIS 8458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 
             本标准的章条编号  | 
            
             技术性差异  | 
            
             原因  | 
        
| 
             2、7.13、表9、9.3  | 
            
             引用标准采用国家标准,而非国际标准  | 
            
             以适合我国国情  | 
        
| 
             3.3  | 
            
             增加了"标记示例"一条  | 
            
             便于采用标准时简化文字内容  | 
        
| 
             表1、表3、表5、表6  | 
            
             增加了关于硅锰钢的内容  | 
            
             以适应国内市场需求  | 
        
| 
             表1  | 
            
             TD级钢丝直径上限由10.00mm扩大到17.00mm  | 
            
             汽车悬架簧钢丝的直径大多在10mm以上,TD级钢丝用于汽车悬架簧必须扩大直径范围  | 
        
| 
             表1注2  | 
            
             增加了"悬架弹簧"  | 
            
             明确悬架弹簧的适用级别,便于选用  | 
        
| 
             4D  | 
            
             增加了"阀门用钢丝应注明非金属夹杂物组别"  | 
            
             此项内容有必要在订货时确定  | 
        
| 
             4、表面化、10.2.1  | 
            
             删除关于镀层的条文  | 
            
             目前国内不生产有镀层的油淬火-回火钢丝  | 
        
| 
             表2  | 
            
             直径<0.65mm钢丝的尺寸偏差采用0.65mm~0.80mm钢丝的规定  | 
            
             测量精度难以达到原标准的要求  | 
        
| 
             5.2  | 
            
             增加了"钢丝外形应规整,不得有影响使用的弯曲"  | 
            
             根据国内现状,采用了原因家标准关于外形的规定  | 
        
| 
             6  | 
            
             增加了制造方法一章  | 
            
             说明油淬火-回火钢丝的制造方法  | 
        
| 
             7.1.2  | 
            
             增加了"根据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议并在合同中注明,可供应其他牌号的钢丝"  | 
            
             适应市场需求,以保证标准的适用性  | 
        
| 
             表3  | 
            
             VDC钢丝的Si、Mn成分采用与FDC和TDC相同的范围  | 
            
             VDC钢丝的Si、Mn成分缩小范围无必要  | 
        
| 
             表4  | 
            
             增加了直径≤2.00mm和>10.00mm钢丝表面缺陷尝试的规定  | 
            
             便于执行标准  | 
        
| 
             -  | 
            
             删除ISO/FDIS 8458-3表4脚注a、b  | 
            
             脚注a、b的要求过于宽松  | 
        
| 
             -  | 
            
             删除ISO/FDIS 8458-3中5.2.2"VD级别钢丝应做涡流在线检测,TD组别可以协议。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评估值可由双方协商。涡流试验通常用于2.50mm~6.00mm的钢丝"  | 
            
             1 国内涡流探伤技术尚不成熟,  | 
        
| 
             表5  | 
            
             直径≤4.00mm的VD级和TD级钢丝表面脱碳允许最大深度与>4.00mm的钢丝一样,采用各自对应的直径百分比,而不采用VD级≤0.04mm、TD级≤0.05mm的规定  | 
            
             钢丝很细时(例如直径0.50mm),0.04mm或0.05mm的脱碳层深度将严重影响钢丝性能  | 
        
| 
             7.3  | 
            
             增加了"合同未规定时,合格级别由供方确定"  | 
            
             便于执行标准  | 
        
| 
             表6  | 
            
             TD级钢丝的抗拉强度值改为按ISO/FDIS 8458-3表6执行  | 
            
             TD级钢丝不用于阀门,抗拉强度高一些对发挥材料的性能比较有利  | 
        
| 
             提高了直径>10mm的FDCrSi钢丝和TDCrSi钢丝的抗拉强度值  | 
            
             ISO/FDIS 8458-3 表6中直径>10mm的FDSiCr钢丝抗拉强度值过低,与市场需求不符  | 
        |
| 
             表7  | 
            
             用每个直径段一组抗拉强度值代替连续几个直径段采用同一组抗拉强度值  | 
            
             1.使表7与表6的编制形式统一。2.便于组织生产  | 
        
| 
             7.4.3  | 
            
             用"经协议,钢线可采用其他抗拉强度控制范围"代替ISO/FDIS 8458-3表6、表7的脚注内容  | 
            
             1 使本标准的文字简洁。  | 
        
| 
             7.5.2c)1)  | 
            
             增加了"至少三次",并简化了断口形貌的描述  | 
            
             1 需要限定最低扭转次数。  | 
        
| 
             7.5.4  | 
            
             用"在此状态下线圈螺距和圈径应均匀"代替ISO/FDIS 8458-1 6.6中的"在此状态下检查钢丝表面状态和弹簧节距(及单圈)的规律性"  | 
            
             明确合格与否的判定要求  | 
        
| 
             7.6  | 
            
             增加了"非金属夹杂物……试验方法"  | 
            
             目前,对各种非金属夹杂物试验方法的评价不尽相同。国此,本标准在推荐GB/T 10561之外,允许经协商采用其他试验方法  | 
        
| 
             增加了"奥氏体晶粒度级别"  | 
            
             对奥氏体晶粒度级别的要求相当普遍,因此在本标准特殊要求一条中增加了这项内容  | 
        |
| 
             表9  | 
            
             直接规定了酸浸、脱碳、缠绕、扭转、弯曲、卷绕和非金属夹杂物试验的取样数量  | 
            
             便于执行标准  | 
        
| 
             9.1  | 
            
             增加了"检查和验收"一条  | 
            
             有必要规定  | 
        
| 
             9.2  | 
            
             增加了"组批规则"一条  | 
            
             有必要规定  | 
        
| 
             10.1  | 
            
             增加了"包装"一条  | 
            
             有必要规定  | 
        
| 
             10.2.2  | 
            
             增加了对钢丝包装物内部所附标签的规定  | 
            
             提高产品标识的可靠性  | 
        
| 
             10.3  | 
            
             用本标准的"质量证明书"一条代替ISO/FDIS 8458-1 6.12"检验文件"一条  | 
            
             使标准内容更具体、更全面  | 
        



